景泰蓝又名珐琅,因为明朝景泰年发展到一个高峰,并以蓝色为主,
因此得名景泰蓝,因其精美深受皇帝喜爱而成为宫廷御用品,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当前的位置:景泰蓝之家 > 景泰蓝历史 > 清朝中期景泰蓝介绍

清朝中期景泰蓝介绍

时间:2011-11-29 点击人气: 来源: 景泰蓝之家 作者:珐琅之家
内容简介:到了清朝嘉庆时期景泰蓝除了满足宫廷使用陈设外,相对开明的嘉庆皇帝也同样把景泰蓝变成了流通的商品,富丽堂皇的景泰蓝成为清政府的出口创汇的经济手段之一。

  清朝中期是指:清朝嘉庆年间-道光年间这段时期

  到了清朝嘉庆时期景泰蓝除了满足宫廷使用陈设外,相对开明的嘉庆皇帝也同样把景泰蓝变成了流通的商品,富丽堂皇的景泰蓝成为清政府的出口创汇的经济手段之一。

1acc.jpg

清朝中期景泰蓝

  当时景泰蓝制作不象早期那样只有宫廷造办处一家制作,在天津、广州、扬州等地也同时开设了作坊,为王公大臣、富商、外国人制作高级礼品。但是作坊还是仍然属于官办,当时仿制明代器物是有一定数量的,在国外目前常会见到一些非常精制明代特征的景泰蓝制品,这类器皿大多落有明代的款识,但工艺上却比明代器物精细的多,并且釉子表面砂眼较少,光洁,文饰规矩,与明代的飘逸相比略显拘谨。

  嘉庆时期制作的景泰蓝有许多在器物上刻制乾隆款的做法非常的盛行,在当时景泰蓝的制作,在作坊里它的性质有了本质的变化,它不再是只属于皇家的专属御用品了,而成为了批量制作并且出售的商品。无论从制作技法,还是釉料的用料,或是整体景泰蓝的制作工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数量上与前三朝相比堪称大量,这类器物多是用于出口。

  清朝中期景泰蓝器物的特点是器型大,多方型,扁型,盘子类,圆器少,器物上的瑞兽装饰成小巧耳饰,与早期相比显得小气,流传下来的器物有大面积的脱金现象。在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当中,工匠的工时是价值成因的主要部分之一。

  采用宫廷标准所制作的时间需要一个月的景泰蓝制品,需要的工本费用在当时换算的话大约要数十两纹银。清宫档案记载清乾隆御用工匠一等月俸纹银三十两。而减少工时肯定就会相应的降低了成本,那就要尽量减少工序,或是减少过多的景泰蓝装饰也是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

  因此清嘉庆时期的景泰蓝在制作上与乾隆时期相比,在器物上的装饰明显减少了很多,而且整体设计上尽可能的将图案样式简单化,景泰蓝胎体制作也明显变薄,但釉面的光洁度较比前朝有所提高。目前的中小型拍卖公司经常把嘉庆时期寄托款识为乾隆年制的外销品进行拍卖。国外回流的此类品种居多,当掌握了此时的工艺与前三朝的特点之后也还是很好分辨出来的。
 

景泰蓝之家提供最全的景泰蓝相关信息。欢迎访问jtlzj.net
版权所有 2011-2015 景泰蓝之家 [jtlzj.net] 京ICP备2021015155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jtlzj.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