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又名珐琅,因为明朝景泰年发展到一个高峰,并以蓝色为主,
因此得名景泰蓝,因其精美深受皇帝喜爱而成为宫廷御用品,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当前的位置:景泰蓝之家 > 景泰蓝收藏 > 景泰蓝收藏背景知识

景泰蓝收藏背景知识

时间:2012-06-01 点击人气: 来源: 景泰蓝之家 作者:珐琅之家
内容简介: 有很多的景泰蓝爱好者虽然非常喜欢景泰蓝,但是对景泰蓝收藏的一些背景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有鉴与此,这里小编就把景泰蓝收藏的背景知识收集起来,让大家方便了解,并且能对景泰蓝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很多的景泰蓝爱好者虽然非常喜欢景泰蓝,但是对景泰蓝收藏的一些背景知识并不是很了解,有鉴与此,这里小编就把景泰蓝收藏的背景知识收集起来,让大家方便了解,并且能对景泰蓝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明清景泰蓝.jpg

明清景泰蓝收藏品

  景泰蓝(景泰蓝全面介绍),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历史上称为珐琅器。珐琅又称“佛朗”、“发蓝”,这是一种源自西方的工艺。大约在元代从西亚的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后,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表面那种金碧辉煌、富丽华贵的艺术效果深得帝王权贵的赏识,明清二代的帝王在宫内均设有专门机构,明代是“御用监”,清代为“造办处”,皆设“珐琅作”专门生产供皇室使用的金属珐琅器,从明宣德、景泰一直到清代康、雍、乾、嘉庆时期。因皇室烧造金属珐琅器在明景泰时走向成熟,且以蓝色为基调,所以世称景泰蓝。现在虽然烧制珐琅器各色具备,但仍沿用了景泰蓝的称谓。因为景泰蓝已变成了这种工艺的标志,而不只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铜质的冶炼,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影响深刻。只是当时宣德炉的工艺已达到顶峰,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据说,这位景泰皇帝酷爱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品,他不但参与器型图案设计、选择颜色,甚至把生产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正因为皇上喜欢并亲力亲为,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在景泰年间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多层次的蓝色都被用来做底色,烧成后清新雅丽、高贵华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景泰所有御前陈设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凡瓷器所能烧制的器物,珐琅器也无不尽有。成化时期宫内景泰蓝的烧制几乎相当,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延续烧制,可是都因循守旧,在质量上已不能与景泰和成化年间媲美。万历以后偶有烧制,但出品很少。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明末。到清朝乾隆时期,景泰蓝的制作迎来了它的最高峰。这时期的景泰蓝严格规定只有皇家可以使用,只有少量用于封赏二品以上大员及颁赐给大德高僧、寺庙作供奉之用。这时期的景泰蓝色泽与明代相比,追求艳丽,纹饰复杂,图案喜庆吉祥、题材丰富,广泛用于宫殿的摆设与实用器皿的制作。要特别指出的是偶有一些署有康熙、雍正年款的铜胎掐丝珐琅器物,通过仔细考究我们会发现与乾隆时所烧制器物没什么不同,实际上应该是乾隆制造的掐丝珐琅器上署了康熙、雍正的年款,并不真是康雍朝烧制的。

  珐琅器按照制作特点可分为四种: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

  掐丝珐琅,就是当年人们常说的鬼国嵌,我们现在俗称的“景泰蓝”。其制作方式是以细而薄的铜丝片掐成各图案粘于铜胎上,在其内外充填各色釉料,入窑烧制至珐琅釉以适当厚度覆盖器表,经打磨、镀金而成。

  錾胎珐琅:古称“佛朗嵌”,是在较厚重的金属胎体上经减地雕刻使纹饰轮廓线凸起,在减地下陷处根据需要填充各色珐琅釉料,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其图案线条粗犷,具有庄重醇厚的艺术效果。传世的作品较少。

  画珐琅:是用单色珐琅釉直接涂在金属胎上作地子,再依设计用不同色彩的珐琅釉描绘人物、风景、花卉等图案,经高温烘烧,出窑后磨光镀金而成。因此工艺是清康熙时由西方从广州传入、后至宫廷烧造,故在广州也称为“洋瓷”。

  透明珐琅:亦称“广珐琅”,俗称“烧蓝”,是指在金属胎上用锤揲、浮雕、阴刻纹饰的方式,有的还饰以金、银片,然后涂以透明珐琅釉烘烧而成,以蓝、绿、紫色为多,这种工艺是利用珐琅釉透明半透明的特性,使器物装饰图案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和制品虽然从元代开始传入中国,但真正在所制器物上落明确纪年款却是明代的宣德年。我国制造最早的錾胎珐琅器实物,同时也是迄今发现最早有纪年的宫内御用珐琅器物是现藏于故宫(微博)的錾胎缠枝莲纹小圆盒。底有掐丝“宣德年造”楷书款。还有一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通体施彩色珐琅釉云龙戏珠纹,富丽堂皇。罐体肩部落掐丝“大明宣德御用监造”八字款。这是目前为止全世界唯一落御用监造款的珐琅器,弥足珍贵。

       宣德的款识有以下几种:
1.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竖写款。
2.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横写款。
3.阴刻双线“大明宣德年制”楷书竖款。
4.方框掐丝填红釉“宣德年造”篆书款。
        其后是落“景泰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故宫收藏有100多件,这类器物存世量较大,其款字款识也风格多样。似乎景泰时期的珐琅器就是这一品种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历史上“景泰蓝”的美誉也由此而来。但实际上随着近些年我们对明代相关历史的重新考证,发现景泰皇帝朱祁钰在位仅七年,期间内忧外患国力衰弱,不太可能有实力制造如此众多的皇室专用精美珐琅器具。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相关专家学者终于发现其中许多落有“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其实是由元代和明初遗存的旧器经拼、补、改、配,加款补款后重新加工烧制而成。

        而另外还有一些落“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是后世慕名仿制和改款的器具。景泰的款识计有三种:1.凸起镀金双龙环抱镌阳文“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款。
2.方框镌剔地阳文“景泰年制”楷书款。
3.阴刻“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横款。
        景泰以后的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未见有纪年款的掐丝珐琅器传世。其后,落“大明嘉靖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目前也只一件,是个出土的掐丝珐琅龙凤纹盘,珐琅釉和鎏金土蚀严重,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从民间征集的,现藏于故宫。    万历朝的掐丝珐琅器款识有两种:
1.长方栏掐丝填红釉“大明万历年造”楷书款。
2. 长方框錾双线填红釉“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其后至明末也有一些掐丝珐琅器物修配和制作后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等寄托款。但器物本身差距已很明显,与本朝器无任何可比性。

  到了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清宫内廷设“珐琅作”,专门烧造宫内御用珐琅用具。画珐琅技术此时已经西方传入广州并在当地迅速发展。也对宫廷珐琅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康熙后期画珐琅工艺逐渐成熟,不仅两广总督选派烧珐琅工匠赴内廷效力,更有外国传教士郎世宁等的加入,康熙皇帝甚至还命令部分宫廷画家到珐琅作参与画珐琅。如此制成的画珐琅器细腻洁净,色彩典雅富丽堂皇。作品除白色以外,更盛行以黄色珐琅为地,具有浓郁的皇家风格,题材以表现富贵吉祥和写生花鸟为主。画面如工笔重彩一丝不苟,深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凡精美之作底多署蓝色或红色“康熙御制”楷书双行款。

     康熙的掐丝珐琅器款识有:
1.方框镂空镀金“大清康熙年制”篆书款。
2. 阴刻“康熙年制”楷书款。
3. 錾阴文“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雍正一朝很少制作掐丝珐琅器,但造办处档案记载“珐琅作”有五次制造掐丝珐琅器和仿制(景泰珐琅瓶)的试制记录。但雍正的画珐琅器在康熙的基础上,无论器物种类和釉色皆有创新与发展。创制了如天球式冠架、法轮、六孔瓶等一批造型秀美极具特色的器物,其图案装饰以黑色珐琅为地子,用彩色珐琅描绘各种纹饰,色彩鲜明对比强烈,达到了很高艺术效果。一般在画珐琅器底中心写有红、蓝两种釉色的“雍正年制”楷书或仿宋体印章式款。到了乾隆一朝,作为清代康、雍、乾太平盛世发展的最高峰,掐丝珐琅的烧造也迎来了它真正的繁荣时期!不仅制作技术高超,且造型新颖种类繁多,生产规模和产量均达到了空前。内廷用器主要由造办处珐琅作及广州、扬州生产。乾隆皇帝曾赞美珐琅器:“辉煌胜金、温润胜玉、光泽胜珠、细腻胜瓷”。

  乾隆朝的款识有:

  1. 双方框阴刻“乾隆年制”楷书双行款。
2. 长方框剔地錾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3. 双方框阴刻“乾隆年制”仿宋体字款。
4.双方框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
5. 阴文“乾隆年制”楷书竖款。
6. 錾阴文“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横行款。
7. 方框填墨绿釉镌阳文“乾隆年制”楷书款。
8.双龙抱款长方框剔地阳文“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

  乾隆五十四年(1789),(乾隆年间的景泰蓝)宫廷珐琅器的生产一度停止。嘉庆年间“珐琅作”又恢复生产,嘉庆时期景泰蓝在满足宫廷使用外,开明的嘉庆皇帝将它变成了商品,富丽堂皇的景泰蓝成为清政府出口创汇的经济手段之一,在天津、广州、扬州等地开设作坊,这些作坊皆属官办,为王公大臣、富商、外国人制作高级礼品。嘉庆时也有一定数量的仿明代器物,在国外目前常会见到一些,这类器皿的特点是:大多落有明代款识,但工艺上却比明代器物精细,釉面光洁砂眼少,纹饰规矩,与明代的飘逸相比略显拘谨。

  道光年间几乎已看不到像样的珐琅器制品。至咸丰同治,清朝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宫廷珐琅作生产也先后遭到破坏。内忧外患的清政府,遣散了宫中大部分御用工匠。这些工匠使民间的作坊得以繁荣。在清末民营作坊中大批制作景泰蓝,由于制作器物针对层面不同,景泰蓝制品此时已分成两种,一为高级出口仿古器及陈设品,二为普通生活用品。这两类品种的工艺有着天壤之别,许多藏家经常把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类景泰蓝制品当成精品来收藏,这类器物多数胎体轻薄,镏金稀,短时间就基本脱落干净,器物的底部多有旋纹。而高级陈设品,在当时价格也是十分昂贵的,其中一些精品也是当年王公贵族们追捧的对象。一些民间作坊的景泰蓝还被皇室选中成为宫廷用品。光绪大婚就曾向老天利定制过景泰蓝陈设器。清朝末期国门洞开,景泰蓝工艺因它的尊贵和富丽堂皇、鲜明的民族风格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青睐,美、英、法等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争相购买景泰蓝工艺品,大量的出口需求促进了景泰蓝的生产。一时间民间众多作坊纷纷设立,比较著名的有“老天利”、“洋天利”、“静远堂”、“志远堂”、“德兴成”等,清宫皇室也开办了“印铸局”、“大清工艺局”等官营作坊。从五供、镜屏、奖杯等高级陈设品到低端生活实用品诸如烟具、首饰盒等这类景泰蓝产量最大,制作也较粗,而目前市面上我们所见的清代晚期景泰蓝也以此类普品最多。有许多收藏者不解诸多资料都说景泰蓝如何工艺精湛,而能见到的实物却是如此模样。因此,只有了解了景泰蓝在清晚期的这段工艺生产发展历史,才能使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清朝晚期景泰蓝介绍

  同治和光绪时期鲜有落本朝款的掐丝珐琅器,故宫收藏有两件:清同治掐丝珐琅勾莲纹执壶和清同治掐丝珐琅牺尊。分别落有双方框剔地阳文“同治年制”楷书双行款和阴刻“大清同治年制”楷书横行款。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器制作追求乾隆时的风格,釉面打磨光滑,掐丝线条纤细流畅,装饰多鸟虫花卉纹,器底落有制作店堂的名款。清末时的景泰蓝工艺品在国际市场渐负盛名,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两次获奖。直到1923—1924年北平景泰蓝行业还相对繁荣,仅老天利一家最盛时全年交易额达银15万余元,雇工350多人。这时期一些景泰蓝制品的底部所施釉面如蓝色的油漆,它是清末才采用的工艺技术。它的工艺价值与早期的景泰蓝相比有天壤之别。民国有些廉价的景泰蓝有底部不施蓝釉的,有的还打有英文。中档的外销工艺品基本不镏金或是电镀金。除了少量的特制品种外,民国的景泰蓝大多数是普通生活用品,广泛的实用性使景泰蓝彻底沦为了平民阶级用品。不禁让人想起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景泰蓝之家提供最全的景泰蓝相关信息。欢迎访问jtlzj.net
版权所有 2011-2015 景泰蓝之家 [jtlzj.net] 京ICP备2021015155号
Copyright © 2011-2015 http://www.jtlzj.net All Rights Reserved